学校主页

学校主页

  • 首页

  •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实验室简介
    中心系所
    组织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院士
    教授
    副教授
    讲师与博士后
    访问学者
  • 学科建设

  •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 学术活动

  • 新闻公告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资料下载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工会动态
  • 研究生培养

    概况介绍
    导师详情
    培养动态
    招生信息
  •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科研&办公助理招聘
  • 首页

  •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实验室简介
    中心系所
    组织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院士
    教授
    副教授
    讲师与博士后
    访问学者
  • 学科建设

  •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 学术活动

  • 新闻公告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资料下载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工会动态
  • 研究生培养

    概况介绍
    导师详情
    培养动态
    招生信息
  •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科研&办公助理招聘

新闻公告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资料下载

新闻公告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动态
  • 东莞市副市长黎军莅临我中心参观指导

    12月21日下午三点,东莞市副市长黎军来我校调研,并莅临我中心参观指导。 黎军副市长在我中心教授苏美蓉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心的实验与办公空间。 苏美蓉老师为黎军副市长详细介绍了我中心的科研团队、实验器材、科研实力、科研成就等相关信息。 黎军副市长对中心成立两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进行了肯定与表扬,并对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更高的期望,希望中心科研团队能在未来创造出更令人瞩目的斐然成绩。

    2018-12-21
  • 我中心教师牵头申报的材料专业获批省高等教育“冲补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

    11月13日,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联合公布了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和重点建设学科名单,东莞理工学院入选“特色高校提升计划”,该校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3个学科入选重点建设学科。 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由本中心环境催化材料方向教师牵头申报。 此次公布的名单中,全省共计41所本科高校分别入选“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计划”“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特色高校提升计划”。据介绍,“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以“强特色”为核心,遴选范围原则上为行业特色显著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以及部分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省市共建本科高校。与东莞理工学院一同入选“特色高校提升计划”的,还包含广东财经大学等13所高校。 在“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中,41所本科高校有147个重点建设学科。其中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有81个学科入选,重点建设高校51个,重点学科建设高校30个;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高校共有27个学科入选;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共有39个学科入选。东莞理工学院入选重点建设学科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

    2018-12-20
  • 东莞:做好人才工作厚植发展新优势(转载)

    连续第四年高规格举办的人才主题周活动,是东莞与海内外人才的一次“约会”。 12月10日,2018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超过600名海内外博士参加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东莞创新创业政策推介会、东莞人才之夜、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业论坛、海外专家南粤行、第六届东莞人才发展论坛之“技能人才之都”峰会、高层次人才项目路演、人才工作成果展等十项共19场活动。活动周旨在着力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展示东莞“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一直以来,东莞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探索更加开放的引才政策、更加广阔的用才平台和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集聚人才、支持人才、用好人才,以“人才优先发展”之功,收“人才引领发展”之效,为东莞开创工作新局面、在改革开放再出发中走在前列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优化人才发展体系聚英才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机遇下,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的东莞备受外界关注。 日前,《华尔街日报》官网中国微网站刊登题为《中国东莞:以制造为城市核心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报道中写道:“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机遇下,东莞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创新实力、...

    2018-12-10
  • 东莞高层次人才苏美蓉:从北到南,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转载)

    2016年4月,从北到南,跨越2000多公里,从北京师范大学来到东莞理工学院,不到三年时间就刷新了东莞理工学院的多项纪录—— 第一个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第一个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第一个“珠江青年学者”。 她叫苏美蓉,是东莞2016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苏美蓉是一位80后博士,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教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青年学者,也是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 从北方到南方 来东莞试试看 苏美蓉是湖北人,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在北京师范大学完成,2016年来莞之前,从未长时间在如此靠南的地方待过。2016年4月,苏美蓉跟随导师杨志峰院士的团队来到东莞理工学院工作。 “我很简单,在北方上学,然后工作,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来广东来东莞。”苏美蓉说,虽然她是导师杨志峰院士的团队成员,但是可以选择留在北京。 “从北方到南方,这需要做一个很大勇气的决定。”苏美蓉说,他的导师在广东看到了很大的现实需求空间和学术研究潜力。“导师决定到南方开创事业,我跟随导师多年,也就跟着过来了。”苏美蓉回想起当时的事情,很...

    2018-12-07
  •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教授应邀前来我校举办学术讲座

    11月30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教授应邀前来东莞理工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为我校环境学科及其相关领域学科的师生们做了一场学术讲座。 讲座主题为“科技创新与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与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共百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附: 郝吉明院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并任《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环境工程学报》、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副主编等学术职务。他致力于中国空气污染控制研究40余年,先后主持和发展的全国酸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理论与技术方法、第29届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等研究,多次获国务院批准实施,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与环境质量改善做出了卓越贡献。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 文2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

    2018-12-04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毕晓涛教授应邀前来我中心举办学术讲座

    11月30日上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毕晓涛教授应邀前来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举办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主题为Two-phase flow mal-distribution in parallel channels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由中心副主任刘新会老师主持,共有包括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以及其他相关院系的共三十多位老师参加。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为从事相关专业的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维,有助于中心老师更好地进行相关领域的学习与研究。 附: 毕晓涛教授1980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期间担任本科生年级班主任和辅导员,1994年获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博士学位。在UBC和蒙特利尔大学做博士后及在企业工作二年后,1997年起在UBC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现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中加联合生物能源研究创新中心主任,UBC大学流态化中心主任、清洁能源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化学反应工程,颗粒多相流,可再生与清洁能源、绿色工程。毕晓涛教授在流态化技术及流态化工程研究方...

    2018-12-03
  • 赛场奋力拼搏 燃点青春激情2018年校运会拉下帷幕(转载)

    11月21日至22日,2018年东莞理工学院校运会在松山湖校区举行。本年度运动会,学生组方面,共有20项田径赛项目,6项集体趣味项目;教工组方面,共有16项田径赛项目,6项集体趣味项目。校领导成洪波、李琳、吕琦元、李忠红、杨敏林、马宏伟、李文芳出席了运动会的开闭幕式。 开幕式上,令人眼花缭乱的极限飞盘与空中五彩扯铃的表演点燃了现场的热情,观众们伴随着音乐,激情昂扬,尽情享受着绿茵场地昂扬向上的气息。 61人国旗护卫队:开幕式的隆重一笔 集合两校区共61人的国旗护卫队完成了此次开幕式的升旗仪式。这是两校区国旗护卫队首次共同在赛场上亮相。他们的出现,使校运会更添庄严与隆重。他们踏着整齐的步伐走来,双手紧握国旗,坚毅的目光直视前方,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时,是对国家的尊重也是对校运会的重视。 各式学院方阵:为开幕式添色 学校气球方阵,五彩的气球引人注目。环建学院的氢气球方阵,以放飞气球,放飞理想为特色。电智学院则以吉祥物代表电智学院的精神风貌,鼓声让人为之震撼。各具特色的方阵队伍,无不展现了莞工学子的别样风采。 李琳希望运动员要全力以赴 开幕式上,李琳校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体育强则中国强,...

    2018-11-23
  • 我中心4名博士后获科学基金会第64批面上项目资助

    今天(11月13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正式公布了第64批面上项目资助名单,我中心共有4位博士后(名单见下表)入选。其中,徐志豪博士获一等资助。 姓名 博士后编号 一级学科 资助等级 徐志豪 215724 水利工程 1 唐少宇 215734 环境科学与工程 2 周成智 215734 环境科学与工程 2 吴远东 216322 地质学 2 据悉,本批次科学基金会面上项目资助共有3906位拟资助人员入选(军队系统78位拟资助人员未公开名单),除军队系统外,共有3828位博士后拟获资助,获一等资助1035项,二等资助2743项,西部资助50项。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是专门用于资助在站博士后科学研究的基金,旨在促使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进行创新研究,培养造就一支跨学科、具有复合型和战略性特点的博士后人才队伍。博士后基金每年可申请三次,其中,一次为特别资助,两次为面上基金。

    2018-11-13
  • 广东新增3所高水平重点建设高校(转载)

    11月13日,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联合公布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和重点建设学科名单。其中,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0所,新增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3所。全省41所本科高校147个重点建设学科入选。 如果说,“双高建设”是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1.0版本,“冲补强”计划就是2.0版本。 今年1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的工作计划及资金安排方案,整合了系列高等教育建设工程,形成“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和“特色高校提升计划”三大建设计划,推动高校在不同层次争创一流、特色发展。 其中,“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分为“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两类进行建设。与上一轮建设相比,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0所,新增3张“新面孔”,即原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校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大学,原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南方科技大学成功“晋级”,进入整体重点建设行列。 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也有3张“新面孔”,分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3所高校。 “粤东西北高...

    2018-11-13
  • 我中心杨志峰院士喜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1月6日下午,备受关注的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在北京颁奖,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杨志峰院士喜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共有56位科学家获奖。其中,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张弥曼院士,奖金为100万元港币;此外,还有37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8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奖金为20万元港币。 何梁何利基金是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共同捐资港币4亿元,于1994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公益性科技奖励基金。何梁何利基金奖设“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每年评奖一次。成就奖每年名额不超过5名,奖金为100万港币;进步奖、创新奖总数不超过65名,奖金为20万港币。20多年来,共有1200多名科学家获奖,其中两院院士超过800名。 相关链接: 2018何梁何利基金奖揭晓

    2018-11-07
首页上页1...56789下页尾页

---校内链接---

  • 教务部(招生办公室)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院)
  • 人力资源部
  • 学生社区知行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 财务部(招标与采购管理办公室)
  • 校内邮箱登陆
  • OA

---校外链接---

  • 东莞理工学院学院城市学院
  • 电话:0769-22862965   0769-22863156

  • 邮箱:eecenter@yeah.net

  •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

东莞理工学院 Copyright © 2013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050088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