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ENGLISH 收藏 东莞理工学院
  • 首页
  • / 新闻公告
  • / 新闻动态
  • / 正文
  • 东莞:做好人才工作厚植发展新优势(转载)

    连续第四年高规格举办的人才主题周活动,是东莞与海内外人才的一次“约会”。

    12月10日,2018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超过600名海内外博士参加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东莞创新创业政策推介会、东莞人才之夜、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业论坛、海外专家南粤行、第六届东莞人才发展论坛之“技能人才之都”峰会、高层次人才项目路演、人才工作成果展等十项共19场活动。活动周旨在着力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展示东莞“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一直以来,东莞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探索更加开放的引才政策、更加广阔的用才平台和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集聚人才、支持人才、用好人才,以“人才优先发展”之功,收“人才引领发展”之效,为东莞开创工作新局面、在改革开放再出发中走在前列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优化人才发展体系聚英才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机遇下,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的东莞备受外界关注。

    日前,《华尔街日报》官网中国微网站刊登题为《中国东莞:以制造为城市核心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报道中写道:“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机遇下,东莞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创新实力、人才红利和区位优势正在巧妙地发生作用。”报道称东莞“有平台、有资金、有政策,加上优美的生态环境,东莞会成为科技人才的聚集地”。

    正如这则报道所说,东莞正举全市之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与港澳、广深形成错位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此时的东莞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东莞市人才办方面表示,东莞的人才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从宏观层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又从实施层面精准施策,不断优化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出政策、搭平台、强保障。

    在顶层设计上,东莞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今年5月,东莞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绕人才管理、培养、引进、评价、激励、保障等环节,从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引才育才用才机制、强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提升平台载体聚才效应、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23条改革措施。

    同时,东莞突出以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引,推动政策机制创新,加快“高精尖缺”人才集聚。今年11月,东莞重磅出台“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引进10个一流水平的科学家团队,选拔100名博士专业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引进培养1000名重点领域的领军人才,引进培养1万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创新人才,推动100万人提升学历技能素质,把东莞打造成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技能人才之都。大力推动产业与人才良性互动,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按照双倍标准资助和补贴全市286家“倍增”试点企业引进骨干人才。聚焦紧缺急需、聚焦填补产业空白,修订五大类136项特色人才目录,引导人才向重点行业、产业、领域集聚。

    在实施层面,东莞完善政策、开展产业对接、搭建平台。要对接引进港澳人才,精准的政策、匹配的产业、合适的平台是关键。在政策上,东莞出台了《东莞市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2016—2020)》等一系列政策,建设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基地10个以上。

    在产业对策上,今年以来,东莞市相关领导多次组团赴香港、澳门举办产业人才推介活动,与港澳的人才、企业家、民间组织开展互动交流。同时,东莞于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香港澳门地区共有超过85个项目参赛,推动赛事获奖项目入驻全市各孵化园区。

    在平台上,东莞拥有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连片待开发区域——滨海湾新区,规划面积83.2平方公里,已明确作为广东省与港澳协同发展的先导区、东莞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过去一年,滨海湾新区与香港、澳门共签订了10份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与南沙新区拟定年度重点合作计划项目共八大类23项,与港澳台企业签订了“粤港澳台青年创业城”项目协议,并协助平安集团成立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打造高层次和创新创业人才港。

    ▶▷提升人才与产业适配度

    全力打造“技能人才之都”

    东莞集聚人才,一直强调把准城市的产业优势和发展要求,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通过“人才链”提升“产业链”,不断增强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形成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的良性互动格局。

    在本次活动周上,“技能人才之都”峰会是一大特色环节,将邀请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和智联招聘的有关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发布“技能人才之都”课题研究成果,包括国际化技能人才合作培养机制成果、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机制研究、紧缺人才调研成果等。

    东莞市人才办方面表示,东莞是以制造业立市的城市,技能人才既是东莞实体经济的坚强基石,更是关乎东莞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资源。东莞集聚了510多万名产业工人,是全国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其中技术工人62万人,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市场和环境。

    “东莞提出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制造中心等战略定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快振兴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很重要的就是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技术的高技能人才,需要一大批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东莞市人才办方面表示。

    因此,东莞出台了《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20年,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全市技术工人的比例提升10%以上,开发认定100个技能培训规范标准,建设100个“技师工作站”,向社会提供1000门以上培训课程,培养1万名国际化技能人才,引进培养1万名急需紧缺“工匠精英”,推动100万人提升学历技能素质,将东莞建设成技能人才的集聚中心、培养中心和辐射中心。

    对于打造“技能人才之都”,东莞也明确了做法和具体的路线图:通过创新政策、搭建平台以及评价激励等措施,为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平台,激励劳动者努力提升技能素质,实现更好的发展。在创新政策上,建立“学分银行”终身学习管理机制,创新技能培训晋升政策,对参加技能培训的人才给予补贴,建立一套立足产业实际、符合企业需求、人才管用好用的多元评价机制,通过评价认定获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同样可以获得补贴。在平台搭建上,注重搭建多元的线上线下培训平台,做大做强传统线下平台,打造“一镇一品”产业人才培训平台,利用慕课平台整合各类资源,面向社会提供1000门以上课程,培训人数达到45万人次。在评价激励上,大力弘扬劳动者的“工匠精神”,评选50名“莞邑工匠”、500名“首席技师”,在各种评选、各类活动中,对技能人才给予倾斜,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真正增强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

    ▶▷完善人才生态

    着力构建人才综合服务体系

    人才政策极易被复制模仿,人才生态才是集聚人才的持久竞争力。这一点,东莞今年重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罗安深有感触,他说,东莞市领导定期联络高层次人才,了解需求,听取意见和建议,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得以快速解决。今年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上门了解罗安的需求,并作出实际回应。

    “我来东莞后深深感受到广东对创新人才与创新项目的重视,各级领导对人才真的做到了‘有求必应,有需必解’。”罗安说,“来了东莞才能体会到东莞人才政策的实惠。”

    据了解,早在2014年,东莞就在全省率先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打通领导干部与人才沟通交流的“最后一公里”,共有1404名市镇领导干部联系走访2631名高层次人才,推动解决人才工作、科研和生活问题1809个。

    同时,为大力提升人才认同感和归属感,近年共邀请约200人次高层次人才列席市党代会、市人大、市政协会议等重大会议,先后授予313名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外国友好人士“东莞市荣誉市民”称号。发展178名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入党,定期组织市级以上人才项目入选者开展国情党性教育。

    在已经落户东莞理工学院两年的“80后”博士、“珠江青年学者”苏美蓉眼里,东莞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她说:“这里不仅有冬日依然温暖的气候,更是有人的温情——单位领导和同事给了我很大帮助,工作中和东莞各个部门打交道,感受到友好。”

    “东莞有很大的学术研究潜力以及成果应用的环境,工作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苏美蓉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来东莞后,她围绕该方向先后获批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青年学者。

    今年的高层次人才活动周,还将举办“东莞人才之夜”,邀请人才代表分享在莞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和奋斗历程,高层次人才代表及其家属、团队核心成员参加,通过树立典型榜样,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才的获得感和认同感,营造浓厚的重才爱才发展氛围。

    服务人才,重点突破人才发展“卡脖子”的痛点难点,既为人才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资金支持,也要帮助人才解决好住房、医疗、社保、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此外,东莞还大力举办各类活动,推动人才与科技、产业的对接。连续几年高规格举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定期邀请国家级人才到东莞进行对接洽谈,举办“院士峰会”“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院士专家东莞行、名企名校行等活动,促进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和项目落地。

    经过多年努力,东莞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173万,高层次人才11.5万,近五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8%、20%。其中,双聘院士10名,省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16名,省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91名,市特色人才317名,省市创新科研团队74个,省创新科研团队数量排全省地级市第一。

    ■相关

    东莞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

    六大计划打造人才高地

    从2019年开始,东莞开始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打造东莞成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技能人才之都、人才生态最优城市。有以下六大计划:

    1.十大科学家团队计划

    重点围绕推动中子科学城等重大平台建设和大型骨干企业高质量发展,引进10个一流水平的科学家团队。

    2.百名博士党政国企人才计划

    围绕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要求,选拔100名全日制博士专业人才充实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市属国有企业,推动建设一支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专业素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3.千名领军人才计划

    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引进培养1000名科技、产业、教育、医疗、文化、企业经营管理、金融、社会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领军人才。

    4.万名创新人才计划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人才扶持力度,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引进培养1万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创新人才。

    5.百万技能人才计划

    围绕推动“技能人才之都”建设,在存量上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在增量上扩大高技能人才规模,全市技术工人比例提升10%以上,技工人才增加50万人以上,推动100万人提升学历技能素质,将东莞建设成技能人才的集聚中心、培养中心和辐射中心。

    6.人才优先发展保障计划

    围绕人才创新创业、安居、医疗、子女教育、社保、个人所得税等问题,构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积极为人才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数说东莞人才工作成效

    ●全市人才总量达173万

    全市人才总量达173万,高层次人才11.5万,近五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8%、20%。

    ●省创新科研团队数量全省地级市第一

    高层次人才11.5万,近五年年均增长率为20%。其中,双聘院士10名,省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16名,省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91名,市特色人才317名,省市创新科研团队74个,省创新科研团队数量排全省地级市第一。

    ●新型研发机构32家

    新型研发机构共32家,其中,省级25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1家、省级12家、市级90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1家、省级283家、市级140家。

    ●统筹超过1.1万套人才住房

    在人才安居方面,初步建立“实物保障+货币补贴”的人才安居模式。市财政统筹超过1.1万套人才住房,为2100多名人才发放购房租房货币补贴6179万元,未来三年还将筹集政府投资的人才住房不少于2.2万套,发放人才住房货币补贴4.5万人次。

    ●优惠政策学位15.16万个,比增91.1%

    多途径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通过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企业人才子女入学、高层次人才和引进特聘人才子女入学、入读民办学校学位补贴等方式,2018年全市为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提供积分入学和优惠政策学位15.16万个(含民办学位补贴),比2017年增长91.1%。

    原文链接

    上一篇:我中心教师牵头申报的材料专业获批省高等教育“冲补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