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东怡
研究方向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特别是厌氧沼渣的高效利用与资源化,包括堆肥过程中氮素的转化与保留机制、开发新型益生菌菌剂、提升堆肥产物的肥效利用率等方面。目前累计发表SCI论文22篇,总引用1000余次(h因子15,数据来源:Scopus),主持区域联合基金青年项目。

研究方向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特别是厌氧沼渣的高效利用与资源化,包括堆肥过程中氮素的转化与保留机制、开发新型益生菌菌剂、提升堆肥产物的肥效利用率等方面。目前累计发表SCI论文22篇,总引用1000余次(h因子15,数据来源:Scopus),主持区域联合基金青年项目。

王秀琴,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聚焦功能膜材料的结构设计、合成、微观形貌研究与其应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1项。

李静玉,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讲师,主要从事高性能热电材料的理论模拟和实验表征研究,专注于对热电性能的精确调控。当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借助东莞理工学院和中国散裂中子源共建的多物理谱仪多尺度探究热电材料结构性能构效关系。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pplied Physics Reviews、Acta Materialia、Physical Review B、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

朱博韬,理学博士,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主要从事电催化绿色合成,电解水制氢等领域的研究。作为第一作者/通讯/共同一作在Nat. Commun.,Adv. Funct. Mater., Small, J. Mater. Chem. A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

祝铭韩,工学博士,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主要从事水-土介质持久性有机物与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新污染物生物转化行为与毒理,微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与机理,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等领域研究。

牛志娟,博士,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

杨超,博士,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

陈娇,博士,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助理研究员。

唐才明:博士,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教师。长期从事环境分析化学及色谱质谱应用和理论研究,发表论文53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24篇,多数发表于分析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高水平期刊(色谱顶级期刊论文5篇,分析化学和环境科学TOP期刊论文8篇,质谱知名期刊论文3篇,中科院一区论文7篇),二区2篇,二作(导师一作)一区论文1篇,总引>2060次(Google Scholar), H指数19,出版专著一部。获2018年度Analytica Ch...

袁立竹,博士,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讲师

孙炜: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讲师

杨立辉: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