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ENGLISH 收藏 东莞理工学院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 首页
  • / 科学研究
  • / 科研动态
  • / 正文
  • 我中心教师岳文淙在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上发表研究论文

     

    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岳文淙副研究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动物性食物和生物能源生产中活性氮损失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Reactive nitrogen loss from livestock-based food and biofuel production systems considering climate change and dietary transition为题发表在学术期刊《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上。

    虽然以往研究侧重于动物性食物和生物燃料生产系统的氮通量的核算,但以下几个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日益影响,未来我国居民动物性食物需求体现了波动变化的特征;随着我国不断加大饲料的进口,动物性食物生产过程氮通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厨余垃圾回收和生物能源政策将会对动物性食物生产过程中的氮通量带来影响。因此,本论文通过建立耦合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动物性食物和生物燃料生产系统中氮通量的不确定性,进而评估动物性食物和生物能源生产中活性氮损失。具体来说,论文运用作物生长模型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RCP4.5RCP8.5)饲料和能源作物生产过程中的氮通量运用Copula理论和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模拟方法,分析相关变量(即:食物需求和经济效益)的联合分布特征;建立情景分析和Copula抽样方法,考虑饲料进口、生物燃料和厨余垃圾回用等政策对动物性食物生产中活性氮损失的影响。为了验证模型方法的有效性,选取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应用研究。为了反映饲料进口的影响,论文建立2个情景,即:不考虑饲料作物(大豆、小麦和玉米)进口的影响(情景1),以及考虑饲料作物进口的影响(情景2)。研究结果示:202020252030大湾区动物性食物生产的活性氮损失的平均值分别为1.101.15 Mt1.341.35 Mt1.561.58 Mt(情景1,以及1.091.14 Mt1.34 Mt1.551.57 Mt(情景2其中猪肉生产过程中的活性氮损失最大。根据我国现有生物质回用比例估算,每生产1000公斤动物性食物所产生的生物质回用相当于10.45公斤尿素的氮含量,并节约肥料生产中336 MJ能源的投入。未来,随着我国推进垃圾分类政策,厨余垃圾回用比例将显著提升,更有助于降低食物生产过程中的活性氮损失。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是由Elsevier出版的SCI一区、中科院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大类一区TOP期刊,目前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12.11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rser.2020.110182

    上一篇:我中心博士后黄大弘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